在现实生活中,每当我们有买奶粉、手机等特别是奢侈品的需要时,脑海中浮现对这些产品的第一判定标准往往是——质量。我们都愿意福更高的代价去买没有三聚氰胺或者会爆炸的产品,然而,却对自己制造出来的产品的质量设定了一套很低的评判标准。 下面,让我们看看制造业的一些产品质量的新思想,可能会对我们对自己如何做好产品质量有新的认识。
质量不再仅仅是质量部门的事情 过往,人们常将自己生产产品的质量不良归咎于质量部门,任何质量不良都是质量部门办事不力。 然而,这种看法、于法于理也是不符合的。在法律的角度看,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个人的生产行为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好坏。 从道理的角度看,将企业作为政府去看,质量部门其实担任的角色就像大陆政府的纪委部门、或者是香港的廉政公署,是一个监督者的角色,确保大家做这正确的事情,并督促人们不断为改进而奋斗,而不是为质量问题卖单。 质量是我们每个人需要肩负的责任,也就是接下来说的全面质量管理思想。
质量不是生产阶段的事情 事实上管理层对往往会由于员工的操作问题导致的投诉或报废而进行处罚,而员工又会忿忿不平的将它归咎于设备问题,在买新的设备回来后,又衍生了新质量的问题,仿佛问题进入了一个死循环。 然而,当年小日本就是靠落后的设备制造出的产品打败拥有精良设备的美国。靠的其中重要的因素就是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指的是质量控制不单单局限于生产阶段,而是延伸到产品相关的各个领域,设计、开发、采购、试产、生产、检验都进行质量研究。产品才能保证设计过程中功能都符合,且设计时会为如何更加使生产更加简单而做考虑;产品的制造过程中将所有有可能发现不良的地方都得到分析并且相应控制,才能真正的控制质量。 质量大师朱兰提出,质量问题有80%出于管理层,而只有20%的问题起源于员工,也就是说,管理者可控制缺陷约占80%。万恶的80/20原则又在作怪。
质量不是浪费钱的事情 我们往往不愿意投入资金对产品质量进行预防改善,就像不愿意花钱买保险一样。但是,对产品质量的投入不代表是拿钱去打水漂。如果真的去把质量预防改善做成本——效益分析。往往会发现由于有效的预防改善,而使得浪费、报废、客诉的减少而带来的收益,往往比投入的成本大得多。
增加质量指的不是提高成本 人们固定的思维是提高质量必须增加成本,但是事实却不一定是如此。质量专家田口玄一提出,在设计开发时,对影响产品关键特性的因素或材料进行严格要求,然后把非关键因素和对产品影响不大的材料放松要求,如此一方面提高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减少成本。 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就是类似的原理。影响菜刀质量的关键因素——刀口,用钢材代替,使其变得锋利和耐用;而把非关键的因素——刀身、刀柄等用,使用一般的材料,对菜刀并无影响。这样,在稍微提高材料的成本,却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收益。
质量管理不是简单复制ISO9000 人们总会提出疑问,为什么如此多的企业成功取得ISO9000的证书,但是质量却没有明显改善。 话说小日本风靡世界的精益生产管理,是在参考了美国当年风行的工业工程的理论,再加上本国缺点资源匮乏,大多需要进口,和优点是国土较小,产业链密集的优劣势分析而得出一个符合本国国情的按订单生产(make to order),减少库存和浪费,提高产品质量的精益生产理论。 话说回来,对于ISO9000,它也只是我们的踏板,正如精益生产拿工业工程做踏板一般,我们需要通过它的基本理论加上目前企业和市场情况,而开发出一套属于自己的管理体系,从而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帮助。
质量的好坏不仅仅要求员工做好自己的工作 最后,取得优质的产品并不是靠把我们的员工当作机械人一般按照指令做事。把员工当作机械人是对人类智慧的极大侮辱。只有建立起质量的文化,人人对自己的质量素质有所要求,人人都有空间和机会发挥自己的智慧改善质量,而且人人的努力都得到相应的回报时,企业这个大脑,才是完全的发挥所有的功能,而不是只在使用它的一小部分。
大企业有大企业的烦恼,正如小企业有小企业的烦恼。小企业想要做大,除了市场,质量是其中重要的跳板之一。大企业如果没有质量的保证,就像一个大气泡一样,一捅就破了。
投稿人:James
|